在網路交易中,由於其可見而不可觸的特性,賣家必須想盡辦法推銷自己的產品,像全球最大拍賣網站eBay在2003年推出的「唐先生打花瓶」的廣告便讓會員數及刊登商品數雙雙暴增,讓原本就被預期前景大好的線上交易產業更成了當紅炸子雞。幾年前的調查報告就顯示,『消費者導向的線上拍賣市場,將由1998年的6.5億美金,在2000年底提升到65億美金,在2004年之前,線上拍賣將產生1630億以上的收益』如此一塊大餅當然吸引了不少人蜂擁而至,再加上線上拍賣省成本又省時間的優勢,目前市場競爭可說是非常激烈;在此同時,若廠商不能隨時提出新的產品,或想出新的行銷策略來招攬顧客以維持供需平衡,便很快就會被市場淘汰。
與實體市場相較,網路購物的確提供了消費者更多選擇,藉著結合科技與腦力的激盪,無論是買方或是賣方都是獲利者。但也就是網路交易完全藉著網路的特性,在享受資源的同時也不禁令人擔心使用者的隱私是否有保障,畢竟網路平台一向都被視為是表達多於流露(give off)的場域,對方的表達是真是假全靠消費者的自我解讀,哪些訊息是廣告說辭?哪些訊息值得參考?這也是網路交易給參與者的一種特殊互動,它不為直接訴諸感官上的刺激,但在模稜兩可、令人半信半疑的說辭間讓人們親自體驗。
其實無論是實體買賣或是網路交易,似乎都以不再強調真實性。『Guy Debord(1995)提出「景觀社會」(the society of spectacle)來詮釋現今所處的時代,指出人所認知到的生活、社會本身就是景觀(spectacle>)的累積』。換句話說,人類的交易行為本身便是由無數景觀堆砌而成的假象,只不過在網路上,這種行為模式更是被放大了數倍,而這更牽涉到網路交易的參與者如何保護自身隱私權的問題。
綜觀整份研究以及以上所述,宅經濟之興起與發展有其一定的代表性。在現今低迷的景氣當中,因有效掌握消費者心理,提供便利、快捷又平價的消費途徑,宅經濟獲得廣大消費群的支持,從無到有,如雨後春筍般迅速崛起,在產業中逐漸佔有一席之地。然而,傳統交易模式仍有其不可取代性,現在看來,宅經濟亦有許多已知與未知的潛在問題,迅速崛起的新興產業仍需要社會大眾使用正確的態度看待、利用,才能繼續蓬勃發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