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宅經濟
宅經濟是隨著網路興起而出現的一個新詞,主要的意思是在家中上班,在家中兼職,在家中辦公或者在家中從事商務工作,同時在家中利用消費也是宅經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宅經濟又稱為閑人經濟。眾多市民吃飯叫外賣、購物叫快遞,催熱了「宅經濟」,只要能夠送貨上門,很多甘願「宅」在家中,享受空調帶來的涼爽而遠離室外高溫。
宅經濟的本質
宅經濟本質上是網路發展的結果,無論是在家經商,還是在家兼職,或是在家辦公,其基礎都是網路。雖然宅經濟的興起和這次金融危機在時間上重合,但是這隻是偶然的巧合,即使是沒有金融危機,宅經濟也會興起,在家辦公、在家上班、在家兼職,在家商務,都將是今後的發展方向。
宅經濟的挖掘價值
某種程度上來說,「宅經濟」實際上可以說是網路經濟的一個「別稱」。從經濟學的角度它其實不是一個新東西,但是這種提法更為新潮,也更形象。從媒體報道而言,商報這種創新包裝的手法體現出了媒體對於讀者閱讀方式的理解,「宅經濟」這三個字初看時,覺得一頭霧水,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被吸引想進一步閱讀下去。就這組報道而言,可以說商報對於當前的經濟潮流動向把握的非常好,敏銳地感受到了經濟生活中發生的變化,從細微處著手,挖掘出了未來經濟發展的一個趨勢。而具體而微的深入式報道,也給讀者提供了非常具有可看性和參考性的信息>。
而報道的形式也符合了「讀圖時代」的時代性。發掘出了已經成為消費「中堅力量」的80後的消費特性,可以說他們已登上歷史舞臺併在推動經濟發展,現在商家如果要捕捉商機應該從他們身上挖掘。
現在網路提供的鋪天蓋地的信息已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關於這個話題商報這組報道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是現在經濟研究很好的題材,關於這個話題還有很多可以衍生下去的東西。
就「宅經濟」帶來的「概念」,我覺得還有很多種概念可以探討,簡單而言,有如「信用經濟」、「道德經濟」、「自由經濟」、「最互利經濟」、「朝夕經濟」、「視覺經濟」、「手指經濟」等等,以後有機會我會把此形成文字和商報讀者交流。
此外,另一個值得關註的是,「宅經濟」模糊了消費者和商家之間的概念,就如我們在報道中提到的「家庭迴圈經濟」概念(此迴圈非彼迴圈)。就教學而言,未來類似於百貨管理公司的網路專業管理公司專業也可能會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
宅經濟的新解讀
對於「宅經濟」的解讀非常新銳,不是停留在浮光掠影的層面,而是一組以系列報道形式,選取獨特的角度,是對「商」的深挖式報道。就報道形式而言,這種圖文結合的新穎報道方式,可讀性很強。認為這組報道和商報的「商」字定位結合得很好。商報類似這種雜誌化的報道,對於鞏固商報的形象和提高公信力都極其有益。
「宅經濟」在一個時間段內會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商業模式,和現有的實體商業模式互補。網路顛覆了人們在以往商品生產到消費者手中的流通方式,使這個過程更簡化了,而且也為很多年輕人或是小資本創業提供了可能,是對傳統營銷方式的補充。但從消費角度而言,大陸的信用體系還不是很健全,偶爾出現的極端案例會對整個經濟模式產生負面影響。就單純的網路經營而言,如果是一個全新的品牌,僅靠單一渠道推廣確實存在一定難度。
所以從長遠來看「宅經濟」和傳統的商業模式將會互相滲透,傳統商業模式可能會吸納網路經濟作為另一種服務渠道,而網路經濟到一定程度也將會浮出水面,開實體店。
此外,知識產權自主產業化可能會是現在這種經濟環境下將流行的模式,具體而言就是品牌的創作者和經營將會分離的這種新經濟形式可能會興盛起來,這也是值得我們商報關註和探討的話題。
宅經濟未來前景
根據瑞士信貸的研究報告預測,在2015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總規模將達到人民幣4.51萬億元,與2010年相比增長800%。這是一個恐怖的數字,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所以網路購物不僅僅是宅經濟的一個亮點,是「宅一族」宅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也將成為未來經濟的支柱。
通過網路購物的人將越多越多。以後我們不僅僅是通過淘寶網購買各種物品,通過京東購買電器,通過噹噹購買書籍,還將通過網路買菜、訂餐、訂票,網路購物將服務於人們的「衣食住行」,服務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而成為主流的經濟方式,與我們的經濟生活密不可分。
除了網路視頻、網路遊戲和網路交易三大亮點之外,宅經濟還有更多的亮點等待發掘,例如SNS社交網站、微博營銷、創意產業、低碳生活、服務產業等等。
可以肯定的是,"宅經濟"因危機而繁盛,卻絕不會因危機的平復而逝去。"宅經濟"產業的逆勢悄然崛起,將推動未來一波又一波經濟生態的良性迴圈:網購平臺運用價格優勢和快速調貨來刺激人氣,成功提升營業額,第三方支付平臺負責結算;網購經營者競相提供限時宅急送,使消費者在經濟不景氣中獲得更省心貼心的服務,快遞產業因而備受矚目;同理,保持"宅經濟"產業鏈暢通活躍的軟性設施如網路通訊軟體、櫥窗推薦軟體等;硬體設備如寬頻網路以及電腦設備製造商等也將隨"宅經濟"而起舞。